[1] 郭兰萍,张泽坤,张小波,等.中药资源评估的背景及总体设计[J].中国中药杂志,2018,43(14):2845-2849.
[2] 梁莹,韦坤华,张占江,等.中国南方喀斯特地貌药用植物保育策略[J].中国现代中药,2017,19(2):226-231.
[3] 马驰.我国甘草资源退化状况分析和保护恢复对策[D].兰州:兰州大学,2019.
[4] 谭道鹏,何芋岐.石斛类药材人工栽培发展概述[J].遵义医科大学学报,2020,43(6):791-795.
[5] 陈子易.人类活动对人参种质资源的影响[D].上海:复旦大学,2010.
[6] 旦久罗布.冬虫夏草采挖的负面效应及发展对策[J].现代农业科技,2019(13):91-92.
[7] 张军辉.西部民族地区野生药材资源法律保护研究[D].北京:中央民族大学,2013.
[8] 张启立,任路明,韩鼎,等.甘肃省哈思山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调查与保护[J].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,2019,25(24):131-135.
[9] 任路明,崔治家,张启立,等.甘肃省靖远县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研究初报[J].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,2017,34(3):37-42.
[10]中国科学院《中国植物志》编委会.中国植物志.第49 卷.第3 分册[M].北京:科学出版社,1998.
[11]FRPS.《中国植物志》全文电子版网站[EB/OL].
[2018-01-27]. http://frps.eflora.cn/.
[12]马克平,段世民,尹林克.中国常见植物野外识别手册·荒漠册[M].北京:商务印书馆,2016.
[13]马克平,冯虎元,潘建斌.中国常见植物野外识别手册·祁连山册[M].北京:商务印书馆,2016.
[14]侯建军.内蒙古高原不同植物群落对生态环境的响应[J].安徽农业科学,2013,41(32):12699,12753.
[15]赵国强.我国北方典型生态区气候变化对农田、森林和草地生态的影响研究[D].南京:南京信息工程大学,2008.
[16]鲁瑞洁,贾飞飞,尚媛,等.哈思山油松树轮宽度对气候要素及几种水分指数的响应分析(英文)[J].地球环境学报,2012,3(6):1149-1155.
[17]刘婷,郑宇梅.中国退耕还林生态补偿研究[J].林业经济问题,2020,40(1):21-28.